作文教学总结

时间:2024-07-21 07:17:10
作文教学总结集锦9篇

作文教学总结集锦9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作文教学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作文教学总结1

作文应是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但现实中的作文教况却不能尽如人意。不同的小脑袋,写出的文章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思维模式”、“表达范式”,因此,作文教学必须积极面对课程改革,结合教学实践,反思教学行为,大胆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新思维、新方法。

一、回归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作文是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表现生活、感受生活、描绘生活”这一切入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聆听、感悟。让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亲情、友谊……一一呈现在他们面前,并“积累写作素材”,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自觉、快乐地在作文中表现美、创造美。

某老师在执教《我眼中的人间天堂》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观察活动,让他们任意选择一个视点观察家乡。学生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纯洁的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拍下了许多生动真实的照片和录像。课堂上学生主动提交收集的材料以及提供的理由。有的寻觅到了“老苏州”、“新苏州”的明信片,说作为苏州二千五百多年的光辉历史的见证;有的拍下了许多大运河、干将河、护城河、平江河的照片,认为人间天堂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有的认为,现在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间天堂也敞开了她宽广的胸怀,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又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接着教师选择了四个话题――“姑苏园林采风”、“我看东、西工业园”、“干将路的变迁”、“小桥?流水?人家”进行图片和DV展示,让学生叙述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留下充分的时间给他们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感受,相互交流并补充。再围绕一个中心选择材料,在《我眼中的人间天堂》这个大题目下,确立小标题,于是,《护城河边逛一圈》、《古韵今风》、《周末的金鸡湖》、《水文化的吸引力》等包含各种社会生活的作文应运而生。

教师的这一设计,拓宽了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渠道,让学生脱离书本和屋子的禁锢,走进生活,用自己的好奇心、探索欲,获得对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认识、理解、体验和感悟,从中也树立了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了他们的人格。“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见,当作文回归生活,学生们被一幕幕生动鲜活的生活画卷所感动,他们在作文时自然有事可写,有理可析,有情可抒,有感可发,那么也就能成功地拓深了作文主题的内涵。

二、开放指导,让学生一吐为快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但是我们习惯以老师的行动来代替学生的活动,指导得过多过细,有的教师甚至不顾学生实际,机械地套用一些作文教学模式,因此学生的作文能力不能得到提高,更主要的是缺乏新意。怎样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放飞他们的智慧呢?

小学生作文是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这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学生应成为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中,要把学生当成朋友,当成伙伴,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展开活动。要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其产生表达的冲动。

《喝可乐》是一堂中年级的以课堂动态教学为主的习作课。教师是这样设计的:新课伊始,激趣导入:播放一则百事可乐广告,然后揭题《喝可乐》。这时,有学生发现了老师事先放在课桌肚里的可乐,便迫不及待地想一解馋瘾。于是习作在潜移默化中开始了。接着完成第一个观察任务:把可乐倒入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中,注意观察杯中的可乐有什么变化。继而完成第二个观察任务:请学生喝可乐,在尽情畅饮的同时,观察喝可乐的有趣事。教师在同学们畅饮可乐之时,用数码照相机抓拍场景。最后师生浏览照片、交流趣事。

对孩子们来讲,亲身经历的才是难忘的,才是有话可写、有情可抒的。在《喝可乐》的过程中,教师从“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灌输式的讲话,而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则充分发挥主体性,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看看、听听、闻闻、品品、想想等方式酝酿成“我要写”的强烈愿望。孩子们乐,教师也乐,在“百事可乐”的课堂学习氛围之下,同学们笔走如飞,一篇篇富有个性的文章写成了。

三、合作探究,让学生尽意驰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作文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应如何渗透这些理念,发展学生个性呢?

虽然书包在现实生活中与同学们朝夕相伴,熟悉得很,但如果用单一的写作体裁去表达,无疑会束缚学生的手脚。根据《标准》中淡化文体,强调自由表达的精神,我在指导习作时进行了这样的尝试。首先,让学生课前分组准备。先让几个同学当领头羊(他们中有的写事,有的状物,有的写童话,有的写诗歌,还有的写广告宣传词)进行招兵买马,其他同学自愿选择,找“领头羊”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与书包有关的内容。其次,课上交流收获: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孩子展示探究书包的收获,这收获不仅是商品,还有经验、心得、或是美好的心愿……各组可采取不同的形式汇报自己的活动方式。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说了书包的外形、特点、来历、书包的变化等。接着进行谋篇布局指导。学生有了丰富的写作内容,还要让他们学会多角度构思,培养思维品质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于是就“怎样进行构段”、“怎样突出重点”、“怎样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进行表达”等在课堂上布置了合作探究的任务。在合作探究中,同学们各抒己见,通过分析、比较、补充,不断将探究向前推进,以求得最佳的构思。

这种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思想,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营造一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氛围。当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展示探究收获时,同学们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一下就打开了,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交流了与书包有关的内容。当学生收集了七彩的作文素材后,教师又引领学生第二次合作探究,进行构思写作。在合作探究中,有学生说:“我的书包外形与平常的书包不同。”其他同学则帮助其换上“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等词语进行润饰。有学生写书包的颜色:“它穿着红红的外衣。”可通过小组讨论,他们改用 ……此处隐藏20762个字……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总结9

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作文,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指导学生作文,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假如学生想写又没有东西可写,而老师硬要他写,这样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是重要的一环。学生开始作文写什么呢?一般说来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自已所干、所见、所闻、所感的东西.

(一)做过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做过的事易写。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自觉地从中接受教育。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才能把亲身经历的有意义的事写下来。例如平时我注意组织学生为集体,为他人多做好事,然后叫他去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文题,学生就会感到有内容可写。

(二)看了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不会感到难。我就做有心人,引导学生关心集休,多留心周围的事情,多观察,多分析。需要写的时候,手头有东西可写。如要学生写某一景物或建筑物或某一现象,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或参观,我在观察或参观过程中指导,启发思路,帮助学生构思。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具休充实。

(三)听到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亲闻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写。我经常引导学生留意日常与人交往,把所听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述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有趣的新闻、爷爷奶奶的童年等,作文时要学生写这类题材,学生就有事可写了。

(四)想到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已心里所想到的东西,也是较容易的。因学生生活阅历不深,虽对生活有观察,注往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我在学生观察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去思索问题。这样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所分析,他也就有所想,把所想的东西写下来,也就成了文章。或写自己的打算,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决心,自己的回忆等。如让学生写“我长大了想干什么”,“老师日夜辛勘地工作为了什么”,“你生活中有过哪些有趣的事”,“你最喜欢读的书是什么”,一这样写起文章来,思想就会长上翅膀,自由飞翔,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千姿百态。

(五)读了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己读过的东西,也是较易的。学生读了什么,组织他们写什么,主要是指读了什么“习作例文”,组织他们写什么习作。当然也可以写自己看过的课外读物的感受。我经常指导他们进行仿写,仿其结构写法,也可仿其与自已生活实际相似的内容特色,还可仿其词语句子的运用。仿写的关键在一个“活,字,即要仿得“活”.不要原封不动生搬硬套,或者改头换面。使学生写起来就有样可依,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二、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

(一)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

(二)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三)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三、重视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

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作文教学总结集锦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