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时间:2023-12-21 17:05:14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1

反思是人生活中的—部分,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提高自我的一个阶梯。作为教师,如何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认为,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要进行反思。教师的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新课程在本地区实施三年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以下几个方面我认为是比较重要的:

一、音乐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新教材以“人文主题”为单元,强调音乐教学不同领域间(如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开阔视野,对多学科文化知识有广泛的涉及,善于发现音乐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教学中相互融合与渗透。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的空间多了,但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转变,他们很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各种各样的与本课相关的信息。新的音乐课改教材中,加入了大量的世界范围的音乐内容、相关的姊妹艺术及艺术之外的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感知识的匮乏。因此,教师首先要练好“身外功”,除了要很好的掌握本专业知识外,还要广泛涉猎音乐之外的其他学科知识,加强知识储备,拓宽知识视野,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大胆探索,借鉴和利用其他学科知识与形式来赋予音乐教学新的内涵,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从而深入浅出、出神人化地引导学生学习。

二、把握好音乐课教改的内外关系

音乐是听觉艺术,它是用声音塑造音乐形象,通过人们听觉的感知,作用于人的思想情感,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但兴趣决非音乐教育的全部。在实际教学中,—些教师悖离了音乐本体,片面强调音乐的趣味性,走人了音乐教育的误区。如在教学歌曲《小雨沙沙》时,有位教师以窗外绿树红花的成长离不开春雨自然地引入“小雨沙沙”的主题,使学生立刻展开了对春雨的各种联想,然后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矿泉水瓶做的沙锤伴随着音乐模仿小雨的声音,自然流畅。但接下来教学设计偏离了轨道:老师一会儿让学生模仿小草在春雨中发芽,一会儿让学生朗诵春天的诗句,一会儿又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画出春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在此其间《小雨沙沙》的音乐却一直没有出现,学生没有聆听音乐,怎么会有相应的音乐审美体验。笔者在第一次进行歌曲《说唱脸谱》的教学中,出现了教学上的偏差: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我在网上查找了许多有关京剧及脸谱方面的知识,由歌曲《吼秦腔》的VCD片断引入→引出脸谱→引出歌曲《说唱脸谱》(聆听)→引出京剧及脸谱的相关知识——启发学生模仿京剧中的一些简单动作,总的来看,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一环紧扣一环,脉络清晰,条理清楚。但课下,我仔细的想了想,这节课我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了与歌曲相关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对歌曲本身的学习,课堂上音乐总共响了三遍,学生既没有把歌曲学会,也没有达到本课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经过反思,我改变了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听、唱”为基础,“讲、思考”为中心,以“表演、看”为辅助手段,紧紧围绕旋律特征、速度、节奏、乐器、唱腔等要素而展开,从感知→深化→升华。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了解相关知识,并进行再度创作和表演,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音乐教学要回归到音乐本体上来,一切想象、感觉的产生还是由音乐而生,最终必将落实到音乐的语言、要素和形式上来,要把握音乐的“魂”——音乐的要素,音乐教学必须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向、以学生参与体验为中心、以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把握音乐的“魂”不是要抱着知识技能不放,而是在听觉形成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循序渐进的加以渗透,讲解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2

我从事初中思品课教学工作接近十年。回顾教学经历,有苦也有乐。现结合自我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回味成功与不足。

一、依据教材,传授知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依据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用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提问,有重点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疑难,到达教学相长的效果。我做到:1、深刻把握教材,依据课本设计问题;2、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教师既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又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的潜力;3、教师注意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原因,探求解决途径和办法,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解掌握,及时复习训练。

教师将课本读薄,深刻把握课本,把课本放入教学的“大环境”——时代背景和“小环境”——教学背景中,把课本读厚,赋予课本以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课堂上,我做到了:1、深入浅出,引经据典,问题互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本;2、不失时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学习、生活实践,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内化教学资料,深刻领会课本,读懂课本;3、及时带给时光、空间,趁热打铁,让学生尽快记忆、理解,将课本纳入心中;4、展示必须数量、质量上乘的练习题,与新课标接轨,与中考衔接,限定时光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千差万别,学生参差不齐。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习“自主、互动”六步教学法,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武装自我,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跟上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以先进的理念引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教学要因教师的个性、潜力而异,不能搞“一刀切”,千课一律;

第二、教学要因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异,不一样程度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又能使层次不一的学生不一样程度上得到发展,对每个学生进行自信教育、感恩教育;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中学思品课;鼓励 ……此处隐藏19812个字……行新理念下的“参与式”等形式的教学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不能一味地纸上谈兵,教师白忙活,学生无益可受。

新授课结束后,我时常会感到一种如释重负的快感,仿佛万事大吉、一切可以了。岂知在后来几次的整理与复习的教学中,让我知道并且懂得了它的重要性与作用,也使我为自己的忽视付出了代价。其实整理和复习说的是在系统整理已经学习了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复习。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上的弱项之一,只有会整理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才能说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掌握,整理知识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综合复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成实际生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使我对整理与复习的功能及作用刮目相看,在自己的教学中对新授课更加认真对待,全面准备,详细彻底的掌握,然后再去上课,往往也曾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困扰我也使我为难的整理与复习,我不曾一次地为之而伤脑筋,其实我在摸索中前进,教学的失败中总是想汲取养份。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14

回顾新课改几年以来,我每年所教学生的情况不同,下面把个人的一点体会记录下来。

一、认识新课改

1.教学目标方面,更加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现在我们的教学不应像以前那样把知识满堂灌给学生,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学习与现实生活、科学技术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3.课程实施方面,彻底改变以前的“要我学”为新课改后的“我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体验,感受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学会合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二、认识新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新旧教材边教边比较,发现如下问题:

认识新教材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的教参和学生的课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涉及的相关内容必要时做一调整,从而使学生感觉所学内容浅显易懂,更贴近现实生活,不过这也并不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平台,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技能训练、阅读训练和课后练习的内容。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课后制作模型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丰富课程内容。同时,注重学生运用现已学到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丰富课程资源。

三、在教学结构上狠下功夫

1.做到时时关爱学生,使学生喜欢上生物课,在教学中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学习的状态,要及时观察他们的情绪,时时维护学生的尊严。

2.积极提问,始终贯穿课堂。要想学生在课堂45钟内都完全跟着你的思路走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有些学生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还有的可能会睡觉。所以,课堂上适时地采用个别提问或互动的教学方式,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来,并且不时地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引发并督促他积极地动脑,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提问发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个别学生,不然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也就消退了,也会让学生感到老师上课时只是关注个别学生的。

3.多举实例,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要使学生学会生物这门课,先是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生物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生物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例子,要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讲到他们所熟悉的内容,让他们感到学了书上的知识就能解释周围的所见所闻,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就感。

总之,要努力调整新课改课堂结构,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片天地。在课堂导入时,紧紧抓住一个“趣”字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抓住一个“情”字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体验;还要抓住一个“疑”字突破重难点;最后抓住一个“悟”字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物教师,更应该大力积极支持和推广新课改,把“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贯彻、落实。具体应做到:认清新课改的真面目,充分掌握新教材的内涵与外延,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把“新课改”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并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索领先、合作学习、师生是学习共同体”的新课。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15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其次,作为一名老教师,经过一年多的教改实践深深认识到,面对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要根据教育目标的调整,教学要求的不同,教学内容安排的不同,上课之前一定要深入钻研,精心备课。备课要求做到,第一,备观念。反复研读课标,领悟课标的实质,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师生观、评价观。注重学生发展,突出学科探究,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况。用新理念去指挥和改造自己的教学。第二,备目标。课标是教学指南。具体的每一课都要求教师根据课标,教师用书,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增大了,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了,压力更大了。第三,备教材。新教材的编排变化较大,如何处理,采取何种教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能摆在老师面前的新课题。第四,备活动。课堂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早课堂的活动决定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学生课堂上学得的科学素养将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教师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体会到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终身学习,加强交流。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究更是不可少。要坚持进行集体备课,让思想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学习历史新课标随感满市八中杨艳茹伴随着课改热潮,作为历史教学主阵地和主渠道的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和组织形式有了明显改变。然而,其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和偏差。在如火如荼的新课改中清醒并自我反思,让历史课改达到“改”的初衷。据调查分析,初二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水平不如初一学生高。这种趋势逐年递增,其实,学生对历史存在一种“原始兴趣”,历史的丰富多彩,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此诱人的学科让学生生活不感到兴趣,如何将学生对学习历史课程的原始兴趣充分挖掘出来,我觉得我们实施的新课程理念就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那就是转变课程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强调探究式学习,大幅度减少记忆知识点的数量,强调从身边走向历史。新课改实施以来,由于对新课标的偏执也曾走过许多弯路,例如:教师抛弃传统走向另一个极端——舍本逐末,一味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搞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却忽略了历史的基本知识脉络,造成学生对历史的一知半解,这样并未达到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其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适得其反他们对本已遥远的历史更加茫然、困惑。本人认为在新课改中顺应历史学科自身特点:“容易激发学生思维,令其徜徉在人类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适宜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但它的客观性,知识的完整性又不容我们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